气体分析仪的维护保养对于确保其测量准确性、延长使用寿命和保障设备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维护保养措施:
日常维护
外观清洁:定期使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分析仪的外壳,去除表面的灰尘、污垢和污渍,保持仪器外观整洁。避免使用含有腐蚀性成分的清洁剂,以免损坏仪器外壳。
检查连接:查看仪器与采样系统、气源、电源等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,有无松动、漏气或漏电等情况。确保气体管路连接紧密,无泄漏,电线插头插座接触良好,防止因连接问题导致仪器工作异常。
检查采样系统:检查采样探头、过滤器、采样泵等采样系统部件是否正常工作。清理采样探头上的灰尘和杂质,防止堵塞;检查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,以确保进入分析仪的气体清洁,避免杂质污染传感器或影响测量精度;检查采样泵的工作状态,确保其能正常抽取样气。
定期维护
校准:按照仪器制造商的建议和要求,定期对气体分析仪进行校准。使用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标定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校准周期通常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、环境条件和测量要求等因素来确定,一般为每周至每月一次不等。校准过程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,确保标准气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
传感器维护:不同类型的气体传感器有不同的维护要求。对于电化学传感器,要注意检查电解液是否干涸或泄漏,如有需要及时更换电解液或传感器;对于红外传感器,要定期清洁光学镜片,防止灰尘、水汽等污染物影响光路传输,导致测量误差;对于催化燃烧式传感器,要避免其接触高浓度的目标气体或其他有害气体,以免造成传感器中毒,影响其灵敏度和使用寿命。
内部清洁:定期打开仪器外壳,使用干净的压缩空气或吸尘器清除内部的灰尘和杂物。注意避免在清洁过程中损坏仪器内部的电子元件和线路。对于一些容易积聚灰尘的部件,如电路板、风扇等,可以使用软毛刷轻轻清理。
更换易损件: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和制造商的建议,定期更换易损件,如密封圈、滤芯、灯泡等。这些易损件的老化或损坏可能会影响仪器的性能和测量准确性,及时更换可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。